《中国经贸》杂志社主管、主办

中国数字经济网

www.zgszjj.cn

对“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思考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以来,新质生产力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前面已经两次讨论了新质生产力的有关内容,本次随笔将重点聊一聊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问题。

一、如何理解绿色生产力的概念

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什么是绿色生产力呢?显然不能“望文生义”。

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解释,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是生产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如果在这三个词的前面加上“绿色”,非要弄出笑话不可。

因此,我们需要正确理解绿色生产力的含义。

个人以为,绿色生产力有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从整体的角度理解,绿色是春天的象征,代表了发展的活力;

第二层意思是:能产生绿色发展效应的生产力,也就是说,在绿色生产力作用下,一国或一个地方的发展是朝着绿色发展方向迈进的。

如果说,第一层意思是文学的角度来解释的话,第二层含义是从发展效果的角度来分析的。

有学者从充分必要条件来论证“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事实上,中文本身是博大精深的,有时难以与西方数学论证统一起来。换句话说,如果那样进行论证,会陷入“用定义来解释定义”的怪圈,也就是普通公众所说的绕来绕去的“车轱辘”话,甚至可能自己读了以后也不知道说的什么。

简言之,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后驱动并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

绿色生产力,是能促进我国绿色(含低碳和循环)发展的生产力。

从充分必要条件的角度来解释就是,新质生产力因高质量发展而生,也就是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的生产力。

绿色是高质量的应有之义。

我们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定义可以看出,

——更有效率可以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或循环经济来实现;

——更可持续,则需要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用国人熟悉的话语表述就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因此,说“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当然,如果有人还要进一步深究:想想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哪个大、位置颠倒一下是否仍然也是对之类的问题,也未尝不可。

二、需要关注的绿色生产力所在的重点领域与技术

下面,按照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讲话的顺序进行讨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1.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新质生产力摈弃了传统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通过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等途径,构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气候友好的发展体系,可以更好地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高效率、更可持续的新动能。

实现我国2020年9月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重中之重。要优化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科学控制化石能源总量,合理发展天然气,安全发展核电,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增加绿色氢能供应,使用非化石能源以满足新增能源需求、替代存量化石能源消费量。

当然,能源结构升级是一个缓慢过程,需要技术进步驱动。因此,研发和推广能源开发、转化和利用中的先进技术,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高终端用能的电气化水平,颠覆性技术十分迫切。

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大力发展碳循环经济,将能源转化中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转化成原材料或生产有价值商品:将发电、工业余热用于城市供热以提高热效率,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气候友好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实现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发挥海洋、森林、湿地等三大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既有助于提高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也有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从而实现节地、节能、节水和建材、减污和降碳有机统一,另辟蹊径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2.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断增添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为全面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工艺、技术装备升级,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新增产能,重塑传统产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做强绿色制造业,推动实现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新材料、生物技术、信息化技术与生态环保产业融合,开展绿色设计,生产绿色低碳产品,提升工业园区绿色化水平。

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行动,需要研发和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坚持源头预防、防控结合,坚持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三水统筹”、“一河一策”系统治理,保障土壤环境安全,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严格防范环境风险等,均离不开技术创新的驱动,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的支撑。

3.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

完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市场化机制,优化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激励和约束,以便与实现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相适应。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统筹用好各类资金,防止低效无效投资。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让民间投资进得来、能发展、有作为。

在税收政策支持方面,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税法,不断完善征收体系,用好税收优惠和减免等措施。在价格政策支持方面,要加快建立体现资源稀缺程度、生态损害成本、环境污染代价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成本内部化。

发展绿色金融,为服务实体经济和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要发挥绿色金融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功能,推进气候投融资模式、产品和服务创新,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交易。中国证监会指导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三大交易所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建立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框架,明确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披露议题。加强环保信用监管体系建设,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三、对一些相关问题的讨论

1.关于绿色发展的含义

讨论绿色生产力,势必要涉及绿色发展。

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的第十一篇:推动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分为三章,也就是:

第三十七章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第三十八章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第三十九章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换言之,“十四五”规划纲要,从生态系统、环境质量和发展方式转型三个方面来规划绿色发展的。

在李强总理所作的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2024年工作部署的第九部分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具体分三项内容:

——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这里,本随笔仍然要强调一下有关概念。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文件中,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等,这些用语的内涵是指生态环境保护的,不是不强调发展,而是从行文的角度看,经济发展是排在前面的;即使是“五位一体”,也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建设也是放在前面的。如果在绿色发展部分仍然强调经济发展,难免会出现重复。在绿色发展部分强调的经济,主要是从发展方式转型这个角度提出的。

2.如何避免颠覆性技术被评掉

有人说,我国的一些颠覆性技术被年轻人评选掉了;还有人说,我国的一些专家跟不上技术进步的步伐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曾跟人聊过天,对一个不熟悉的申报人、研究会给高分吗?一般都说不会。

这也验证了上述关于颠覆性技术被评掉的说法。

“笼而统之”的这种说法,难以避免类似的事情再度发生。

应该怎么做呢?

找对人,找听懂的人来评审。

例如,请做有氧燃烧行业的专家,对放热化学反应成果做评价,大多数是不能给高分的;又如,按照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研究,请懂牛顿力学方程的人来评,会给高分吗?

与此同时,写申报书的人、开发颠覆性技术的人,也要用通俗的说法让听的人听得懂。

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绿色生产力?

有人认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一半技术尚未开发出来。因此,新质生产力、或者说绿色生产力对于我国的绿色发展极为重要。

与此同时,实现绿色发展,尤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颠覆性技术不可或缺。

除了专业性技术,还有新出现的大模型、人工智能等。

例如,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气候危机中的创新与适应》指出,包括人工智能、无人机、地球观测、先进计算、物联网,以及虚拟和增强现实等六项技术,对于适应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以碳中和为抓手,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其中的颠覆性技术不在少数,关键在于:一是经济性,二是规模化利用。对于企业而言,经济性尤为重要。

至于国外专家推崇但外国基本不做的CCS,前景如何,本人拭目以待。

 

(来源:宏春观察微信公众号)

时间:2024-04-02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