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贸》杂志社主管、主办

中国数字经济网

www.zgszjj.cn

陈文玲:充满风险和挑战的2024年世界经济

 

聚焦“新冠疫情以来世界经济盘点与展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日前举办第170期“经济每月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出席活动并作了主题发言,对2024年国际形势进行分析和展望,重点研判了2024年世界经济中存在的若干风险与挑战。

 

一、2024年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总体上仍比较脆弱,但中国、印度等一些国家仍然是世界发展的强大动力

 

由于疫情这三年的影响,叠加俄乌冲突、大国博弈,世界经济复苏的惯性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根据IMF的数据,疫情以来从2020年、2021年到2022年,全球GDP增速三年平均为2.0%,这低于2000年到2019年全球年均增长3.8%的水平。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为3%,也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1、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第一个特点,就是经济增速总体放缓的同时,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根据IMF对2023年预测,包括世界银行和OECD等机构预测,中国经济+印度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在40%以上。其中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在30%左右,中国经济仍然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世界经济这个动力源换句话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位置和影响力是没有变。2024年中国和印度对全球经济的贡献,预测仍然在40%以上。

 

2、2024年世界经济第二个变化,一些国家在全球经济增长的位次发生了历史性转折。这个转折从2023年就开始了,特别突出的是2023年德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印度超过英国,成为第五大经济体。在金砖五国中,有三个国家经济体量进入了世界前十位,包括中国第二位、印度第五位、俄罗斯第八位,这也是南北东西力量对比结构性变化中突出的一点。发达经济体的增速2024年估计还会继续放缓,IMF预计发达经济体的增速将从2022年的2.6%降至2023年的1.5%和2024年的1.4%。其中,美国经济的增速2023、2024年的经济增速预期分别为2.1%和1.5%;欧元区经济增长将分别为0.7%和1.2%。

 

3、世界经济增长出现进一步分化,新兴经济体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虽然世界经济会有所放缓,但新兴经济体增长总体上还在4%以上。对于中国经济增长,2023年联合国经济和事业部预测从4.8%调到5.3%;IMF原来预测中国经济增速降到4.9%,最近调到5.4%;世界经合组织从5.1%调高到5.2%;花旗银行从5.0%调到5.3%;摩根大通从4.8%调高到5.4%等等。世界经合组织等机构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经济增速约在4.6%-4.8%之间,仍将总体高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瑞士银行集团近期发布报告《投资新兴市场》指出,在当前不断变换的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秩序中,新兴市场扮演了关键角色。亚洲更是这一“新秩序”的中心。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经济体,得益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活动正在明显复苏,国内生产总值全年增速预计将超过5%的目标。中国经济2024年和今年经济增速应该保持差不多的均等水平,仍然是世界经济的拉动的最主要的力量。印度2023年超过了英国,IMF预测2024年印度经济增速是7.1%,印度央行自己预测从6.5%调高到7%,和IMF预测差不多,莫迪今年在美国国会演讲高调宣布,未来三年印度将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雄心还是很大的。

 

4、受俄乌冲突的影响,叠加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等政策产生的虹吸效应,欧元区的经济增长总体比较差。最重要的还是受俄乌冲突的影响,欧元区增长在2023年初几乎陷入停滞。欧盟委员会近期表示,欧元区2023年整体经济增长率预计从之前的1.1%下调至0.8%,2024年增长率将从1.6%下调至1.3%。其中德国经济增速2023年有可能是-0.5%。2024年回升为0.6%,大家都知道,德国原来是拉动欧盟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或者说是第一驾马车,现在这马车速度减缓了,欧盟经济动力也减缓了。英国虽然退出欧盟,发展速度不但没有加速反而大大减速,从2022年的4.1%直接降到了2023年的0.5%。最好的法国今年经济增速上调了0.2个百分点至1.0%。

 

二、2024年世界经济还存在着诸多风险和挑战,这是对人类面临问题应对能力的严峻考验

 

2024年世界经济还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存在若干的风险甚至发生危机的可能性。

 

1、战争风险

 

2024年地缘政治经济关系紧张和全球安全局势的紧张,很可能会继续加剧。俄乌冲突现在还处于拉锯状态,现在由于美国、欧洲的这些国家对乌克兰的援助出现了很大的分歧,产生了新的变量和不确定性。美国拜登政府受到国会共和党的制约,拜登政府原来提出的1000亿美元对外援助计划,其中600亿元美元援乌的计划,由于国会共和党不同意,现在已经搁浅。欧盟提出的1000亿欧元的援助计划,由于各个国家的意见不一致,实质上也搁浅了。俄乌冲突还没有结束,俄罗斯和美国北约的这场世纪大博弈还在进行,当然乌克兰是在第一线,这场冲突会延续到什么时间,现在还没有出现特别明确的态势。中国一直在劝和促谈,派出了特使李辉进行斡旋,联合国和世界上很多国家也都在推动政治谈判,俄罗斯近期也释放了谈判的意愿,但是只要美国和北约不放弃支援乌克兰,乌克兰不放弃被俄罗斯控制的四个州,俄罗斯不放弃原来特别军事打击的目标,俄乌冲突走向和解、走向谈判的态势就很难有明确的预期,所以俄乌冲突2024年还会持续。而只要冲突持续,世界的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等,由于俄乌冲突造成的这些问题,解决的难度就只会上升,不会下降。一些国家特别是像非洲一些国家的粮食,像北美一些国家的粮食,也出现了危机,全世界饥饿人群经过这场危机以后,现在再叠加巴以危机,增加了1亿多人口。

 

巴以战争不仅直接挑战了中东和平进程,中东是能源、石油、天然气的在世界上主要的储藏和生产地,由于巴以战争的风险,世界能源价格可能会继续保持比较高的位势。原来经由该海域的航运订单都需要支付额外的战争风险保险费,巴以冲突爆发前该部分保险费仅为船舶价值的0.0125%,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这一部分保险费飙升了1000%,达到船舶价值的0.15%至0.2%。一些与以色列有关的船只开始绕行非洲好望角,根据船速的不同,航程会从19天左右延长到31天左右,大大增加了贸易成本和延误几率。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恩戈齐·奥孔约-伊卫拉(Ngozi Okonjo-Iweala)2023年10月底已发出警告,假使巴以冲突继续蔓延至更广泛的中东地区,将影响全球经济增长。中东、非洲、亚洲也存在着潜在的热点和冲突,比如说叙利亚内战,比如说阿富汗战争遗留这些问题,比如说全球的难民幅度增加。因此,我把战争风险放在第一位,看起来是战争问题,但实际上影响的是整个世界经济,影响世界增长和发展的整体外部环境。

 

2、通胀风险

 

这个风险与第一个风险有直接的关联。预测全球通胀率将从2022年的9.2%降至2023年的7%,发达经济体的通胀率将从2022年的7.3%降至2023年的4.6%,发展中国家整体通胀率将从2022年的10.6%降至2023年8.6%。预计2024年全球通胀率将降至5.8%,发达经济体的通胀率将从4.6%降至2.8%,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胀率将从8.6%降至7.8%。多数经济体的通胀,到2025年才有可能回到目标水平。总体上看,全球的通胀率由于战争和冲突加剧,通胀率虽然现在下降了,但是导致通胀的问题还在,就不能保障它不会反弹。特别是核心通胀率的下降速度还是缓慢的,根据IMF数据,全球核心通胀率从2022年的6.4%,下降到2023年的6.3%,预测2024年会达到5.3%,全球物价水平即通胀水平还处在高位,近四分之三的经济体,2024年物价的水平,都在两位数以上。

 

特别是土耳其通胀仍保持在60%之上。标准普尔全球评级预测,今年土耳其的实际GDP增长率将同比下降一半以上。2023年货币贬值30%以上,2024年里拉还将进一步贬值。阿根廷的通胀率已经超过160%,预计未来几个月价格还要上涨20%至40%。2023年货币贬值70%以上,比索将长期贬值。美国的通胀率2022年是最高点,最高时曾达到过9.6%,到2023年的四季度降到3.3%,2023年6月份曾经降到了3%。欧元区的通胀率从2022年的9.9%,最新数字下降到3.3%。但是欧元区也包括整个欧洲是受能源危机、能源价格上涨影响,电力价格上涨,生产生活成本上涨,是受俄乌冲突影响最大的区域。因此全球的通胀率虽然在下降,但仍在高位,而且还有反弹的可能性。《金融时报》11月9日发布的一篇文章分析认为,巴以冲突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是否出现更广泛的冲突导致油价上涨,如果冲突扩大并导致油价上涨,那么全球经济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

 

3、债务风险

 

全球债务风险还可以是比较大的,世界银行12月最新发布的《国际债务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利率经历了40年来最大幅度飙升,发展中国家用于偿还政府和政府担保债务的支出达到创纪录的4435亿美元。借款成本增加挤占了本应投入卫生、教育、环境等关键需求领域的为数不多的资金。另有资料显示,在2012年至2022年的10年间,不少发展中国家的外债增长了134%,超过了其国民总收入增幅的53%。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债务累积特征明显,共经历了4次主要债务浪潮,这4次分别是,1970年至1989年;1990年至2000年;2002年至2009年以及2010年至今的第4次债务浪潮。全球4次债务浪潮,每一次债务都伴随着宽松的信贷环境,刺激债务快速增长。部分国家债务危机爆发前,经济增速下滑,经常账户赤字持续攀升。

 

与以往3次相比,本次债务浪潮呈现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增长最快的特征。国际金融协会预测,全球的债务到2023年末会达到310万亿美元,占全球GDP比重达330%,十年激增了100万亿美元;全球的政府债务已经达到了97.1万亿美元,比2019年增长了40%。在新增的10万亿美元的债务中,有超过80%的部分来自发达经济体,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的增幅最大。到2023年12月份,美国国债达到了33.9万亿美元,占全球债务总额的11%,占美国当年GDP150%,美国财政收入大约18%用于支付这些债务的利息。同时,美国的家庭债务达到17.06万亿美元。特朗普时期美国国债增长了7万亿美元,从18万亿美元上升到25万亿美元,拜登执政以后到目前又增长了近9万亿美元,这两位总统一位比一位增长的快。耶伦曾经向美国国会建议,将美国国债上限调整到51万亿,并且将有效期延长到2033年。目前,日本的国债债务目前占到255%,英国、法国、加拿大这些国家的占比均超过了百分之百。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2023年中国的总债务占GDP比例为62.5%,低于世界平均水平83.3%。

 

4、产业链供应链脱钩断链风险

 

这方面的问题是在疫情中是最严重的风险,疫情造成的脱钩断链是硬隔断、硬隔离,大国竞争博弈重塑产业链与产业链,搞“去全球化”“去中国化”和“友岸化”“近岸化”“在岸化”,对供应链冲击最大,影响也更为深远。当前产业链供应链脱钩断链的风险仍然存在,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美国试图继续推动产业链重塑,先后推出了三大法案,对产业链供应链的重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说《芯片与科学法案》,导致了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正在进行重塑。《通胀削减法案》为了吸引高储能电池、新能源等,特别是推动了欧洲相关产业向美国和墨西哥转移,包括中国一些企业也在美国和墨西哥设立了电池生产项目。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是《基建法案》,美国推出《基建法案》不到1年时间,现在启动了12500个项目。美国这些法案都是为了推动美国重新在全球产业链中占主导地位。但是美国真正如愿比较难,不仅付出的成本巨大,而且能否实现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绝不是美国一厢情愿就可以实现的,虽然它的力度空前。

 

二是全球供应链中心将逐步调整。受影响最大的是欧洲产业链供应链的中心地位,特别是三年疫情叠加俄乌冲突,有可能未来全球就由原来的三个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球中心,向着两极化方向发展。欧洲一些重要的产业和企业,特别俄乌冲突以后,加快了向美国、墨西哥、中国等国家的转移。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欧洲是世界制造业基地,英国、德国、法国由于蒸汽机革命和机械化促进工业发展,欧洲的工业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那个时候欧洲是制造业中心,后来全球产业向美国转移,但欧洲也仍然是制造业中心,之后美国钢铁等产业向日本和西德转移,然后全球产业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在漫长的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中,欧洲仍然是重要的一极。这一次随着美国利用三大法案推动的供应链重塑,还有俄乌冲突,导致欧洲现在实际失去的不仅是经济增长趋势放缓,最重要的是支撑产业链供应链的能源资源的保障丧失殆尽。未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心,有可能向两极发展,可能会形成以中国和周边国家为核心的东亚产业链供应链集群,以美国和周边国家为核心的北美产业链供应链集群,这是第二个因素。

 

三是全球的中间品贸易变化。它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流速、流量和结构,都在加快调整变化,中间品贸易占比越来越高,但是这种贸易的流向原来大部分是全球性,有的是远距离的,现在随着美国推动的全球供应链重塑,导致产业链近岸化、在岸化、友岸化,还有价值观化,随着这样一个结构调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更加不稳定、不畅通、不可预期,势必带来全球中间品贸易流向的变化。比如说中国与韩国之间的贸易,目前90%是中间品;中国和越南之间的贸易90%是中间品;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贸易90%是中间品。在俄乌冲突之前,2016年左右的时候,按照WTO相关研究机构的研究结果,全球中间品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量的三分之二,那么现在你看,中国与很多国家的贸易连接度,已经不是三分之二,很多国家差不多达到90%了。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比如说现在韩国和中国占这么高比重的中间品,由于韩国跟随美国在“去中国化”,在产业链重塑中上采取了一些错误措施,2023年直接就使韩国的经济从原来在世界第9位下降到现在13位,韩国国际贸易14年以来首次出现逆差。今年5月份我到韩国参加会议,那时韩国已经是对华出口连续15个月下降,到现在连续22个月下降了,韩国经济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这和韩国的产业链供应链与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紧密联系松动直接相关。

 

5、货币政策风险

 

货币政策2024年比较清晰地判断,明年美国的货币政策会出现转向。2022年3月以来,美元利率连续11次加息,其中4次是75个基点,一次是50个基点,6次是25个基点,累计加息500个基点,目前美元利率达到5.25-5.75%。按照纽约美联储主席威廉姆斯最近讲话,美联储仍然在推动通胀率回到2%的水平,我们可以看到,美国通胀率三季度末已经到3.3%,6月份曾经回到3%,实际上离原来从9.6%开始推动加息的宏观目标只差1个百分点左右了,我认为,美元最晚在2024年三季度降息。2023年12月,美国10年期国债的利率已经跌到了3.86%,和10月份的峰值5.02%相比少了1/4。美联储现在释放的信号,2023年12月份暂停加息,从美联储的观察工具可以看到,到2024年美元政策利率中位到4.6%,如果2024年如果再降息75个基点,那么2025年美元的美国两年期国债可能的利率到3.6%,2026年会进一步降到2.9%。2024年非常重要的变化,就是美元从连续升息转向降息,那就意味着从美元流动性的紧缩,又会回到流动性宽松,会不会导致新一轮流动性泛滥?对全球经济又是一轮新的影响。这一轮生息导致世界上很多国家出现了美元荒,美元紧张,美元向美国回流,下一轮美元降息以后又会出现美元向全世界流动,特别是美元会寻找像我国这样的利率洼地。现在利率最低的像日本,从零利率才刚调回不到1%,中国连续降息,现在一年期利率已经降到2%以下。因此,这些低利率的国家又将受到进一步冲击,调高人民币的利率已经刻不容缓。

 

从美元的国际地位看,美元仍然是当今最重要的国际货币。到2023年11月,美元约为全球已分配外汇储备总金额的58.88%;第二名为欧元,占比19.97%;第三名是日元,占比5.4%;第四名是英镑,占比4.87%。到2023年11月份,美元在全球跨境贸易中的市场份额为83.97%,人民币占比5.7%,欧元占比5.61%。11月在主要货币的支付金额排名中,美元为47.08%,欧元为22.95%,英镑为7.15%,占据了前三位;与10月相比,所有货币支付金额总体增加了5.35%,而人民币的支付金额则总体增加了34.87%。也就是说,美元在世界上具有的国际货币、准国际货币的地位并没有损伤,所以它才有这么大的正面的或者负面的外部溢出性。之所以美元以一个国家的货币调整能产生这么大的国际影响,对很多国家经济产生冲击,或者说我们所说的掠夺财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它仍充当着国际货币职能,不管是作为储备货币,还是作为结算货币,仍然在全球占大头,特别是在以美元为主的结算货币的比重,这个地位还是非常之牢固的。

 

我要说明一点,欧洲在俄乌冲突之前,欧元在国际货币支付中的比重曾经是高于美国的,占比曾经接近40%,美国那时下降到占比37-38%。目前欧元比俄乌冲突之前的占比,降低了15个百分点,这就说明俄乌冲突后欧洲经济增速下降,欧元地位下降。欧元实际上受到了美元的三次沉重打击,第一次是伊拉克战争,第二次科索沃战争,目前这是第三次,而这一次的欧元是在国际货币支付比重下降最大的一次,所以,欧洲实际上是俄乌冲突最大的受损者。美元通过三次打击欧元,也成为最大获益者,从最低时不到37%现在回升到美元47.08%,欧元则从高位时39%降到22.95%。英镑占比7.15%,仅次于美欧,位列第三位。与10月相比,所有货币支付金额总体增加了5.35%,而人民币的支付金额则总体增加了34.87%。

 

虽然美元目前地位还是牢不可破的,但是美元也存在着非常大的信用风险,去美元化成为长周期的一个大的趋势。从全球的M2的增长的趋势看,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瓦解之后的1973年全球M2才3万亿美元;到2018年,达到了106.08万亿美元,是1973年的53.6倍。美元1944年建立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时候,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2023年12月4日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国际的金价已经上升到2150美元/盎司。根据测算,过去的100年,美元已经失去了97%的购买力。世界黄金学会对2024年黄金价格仍然看高,各国央行仍然在加快囤积黄金。到目前为止,全球至少有135个国家用一种或者多种形式去美元,大部分央行都在增加黄金储备。70%以上的央行全球120多个国家央行在研究和推出数字货币,全球现在已经出现了30多个绕开美元新的结算体系。而且美国国内去美元也在加速,在美国内部一些州,也对本国的货币产生了质疑,11个州宣布黄金白银可以作为流通货币,7个州赋予了黄金具有法定货币的地位,43个州免除了金和银的销售税。

 

中国2023年11月外汇储备达到3.17万亿美元,截至11月底,中国的黄金储备达到7158万盎司(约2226.39吨),较10月末的7120万盎司(约2214.57吨)环比增加38万盎司(约11.82吨),中国连续第十三个月增持黄金。近十年中国累计抛售了5500多亿美元的美国国债,目前从最高时1.3万亿美元下降到7500亿美元。从贸易结算货币比重看,据全球金融信息服务机构Swift汇编的交易数据,人民币在11月超越日元,自2022年初以来首次成为国际支付中的第四大货币。11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交易中的占比从10月的3.6%升至4.6%,超过了日元的3.4%,创人民币最高纪录。人民币2016年成为SDR篮子主要货币,人民币在篮子中占比为10.92%。一直到现在,人民币不管在储备货币还是在结算货币中,始终在横盘,但是今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就是人民币在全球跨境结算中已经超过5%。在几种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还会加速或者会骤升。一是石油美元的松动,现在已经开始;一是加快改革,形成人民币的国际环流;三是中国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推进国际化、市场化、商业化、现代化或者叫智能化,这些金融机构的改革,会成为人民币国际化加速发展或者产生骤升的强大动力。

 

6、能源和大宗商品的风险

 

能源和大宗商品市场风险仍然是比较大的,受俄乌冲突、巴以冲突、能源转型、大国竞争博弈的影响,能源和大宗商品市场仍处于高风险或高位震荡的状态。2023年全球石油价格平均是83美元/桶,2022年是99美元/桶,2019年是64美元/桶,2023年的价格低于2022年,2022年是俄乌冲突,2月24号发生后那一段时间是能源价格最高的时段。在疫情之前2019年一桶是64美元,在这之前的上一轮石油价格低谷是28美元/桶。世界能源格局演化的主要原因是战争冲突、能源转型,也包括大国竞争博弈,这些方面对能源价格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对2024年的油价,大部分机构预测,我也同意这样的分析,即2024年石油价格将在70美元-90美元/桶之间波动。

 

主要的原因,一是俄乌冲突后欧洲的能源转型加快了,但起码要有五年的时滞期。二是美国急于补充它的石油战略储备,美国石油战略储备在俄乌冲突之前,已经达到了7.17亿桶,俄乌冲突以后,美国几次出库平抑国际油价,战略储备从7.17亿桶下降到了3.13亿桶,达到历史最低点,不能保证30天对战略石油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制定了一个补充石油战略储备计划,大规模买进石油的价格底线是60-62美元/桶。三是OPEC+继续限产,OPEC组织石油生产国加俄罗斯,还有一些中亚的产油国,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从俄乌冲突一直到现在,一直在采取各种方法,进行限产保价。过去两年全球石油需求每年一天增长230万桶,每天限产200万桶、165万桶等,如果是OPEC+继续限产,石油的价格还会在高位波动。特别是俄罗斯和OPEC主要产油国,在加快战略互动和互访,我个人认为石油的限产还会继续。基于这三大原因,我觉得能源和大宗商品2024年价格还会处于高位。包括黄金的价格,按照世界黄金协会的预测,2024年黄金价格会在2200-2400美元/盎司。所以,大宗商品价格仍然在高位震荡,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风险。

 

7、生态环境风险

 

在最近一份科研报告中,参加研究的科学家指出,2024年地球将面临四大灾难性挑战:一是海平面上升,其实不光2024年,准确的说是持续到2024年,海平面一直在上升,到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将比工业化之前高出两摄氏度,北极的海冰加速融化。二是全球可能会遭受火山爆发的威胁,火山爆发会使大量火山灰进入大气层,导致全球气温降低,影响农业生产并威胁人类健康。极端天气事件将更加频繁,如洪水、飓风、龙卷风、极寒、极热等天气将越来越频繁,强度也越来越大,这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将带来极大的破坏。三是可能会发生严重的森林大火,去年全球几个地方发生森林大火,2024年会继续发生这样的事情。四是面临严重的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导致大量物种灭绝。

 

其实影响世界生态环境的还有很多因素。例如,空气污染,这是一个全球非常紧急问题。全球90%的人类呼吸着带有煤烟、硫和其他有毒化学物质的空气,而中低收入国家的空气污染程度最高。每年有700万人因此过早死亡。而空气污染不分国界,污染物可随风漂移数千公里。例如塑料污染,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2023年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致辞“今年的世界环境日吹响了战胜塑料污染的号角”中指出,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超过4亿吨,其中三分之一仅使用一次,每天相当于有2000辆满载塑料的垃圾车向江河湖海倾倒塑料,我们面临灾难性的后果。在我们摄入的食物、饮用的水和呼吸的空气中,微塑料无孔不入。联合国根据一项研究指出,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垃圾的总重量可能将超过鱼类。

 

8、政治动荡政权更迭的风险

 

2024年又是世界大选之年,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将有76个国家和地区举行大选,覆盖了全球41%的人口,GDP占全球的42%,因此这么多国家政权更迭,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对世界经济都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连带影响,比如说像美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欧洲、伊朗,这些国家都会进行大选,给世界增加了很大的变量。2024年美国大选将于11月5日举行。民主党和共和党都还没有正式选出他们的候选人,但2020年那场争夺很可能会重演,拜登总统竞选连任的对手将是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俄罗斯将于3月17日举行大选,英国《泰晤士报》网站报道说,普京的新闻秘书德米特里·佩斯科夫预言,普京将以超过90%的得票率连任。印度将于2024年4月至5月举行大选,莫迪即将竞选连任,谋求下一个五年任期。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可能会在第一任期结束后,于3月31日投入到连任选举之中。

 

在全球视野下进行横向比较,中国经济经历了三年疫情,尽管修复期比预想的要长,但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抗风险能力与国际竞争能力仍然比较强大。2024年中国经济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稳中有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保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如果2023年中国GDP增速达到5.2%,实现了2023年年初《政府工作报告》的目标,2024年随着各项刺激经济政策的落实,并且持续发力,中国经济还会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势头,中国经济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加上印度等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全球南北关系、东西关系,将逐渐从渐变发展到一定的情况下的质变。从量变到质变,量的突破非常重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这个硬道理既包括量也包括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是可以预期的。

 

(来源:中宏网)

时间:2024-02-05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