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百人008期】大模型助力企业开启全新征程,软通动力实现数字化创新发展——访软通动力集团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数字官彭强
大模型助力企业开启全新征程,软通动力实现数字化创新发展
——访软通动力集团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数字官彭强
文/《中国经贸》记者 刘晓桦
《中国经贸》:您对数字化转型的看法是什么?您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具备哪些先决条件?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您认为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彭强:我觉得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不管每个国家发展的阶段如何,现在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一个未来的趋势。所以在这个数字经济的大潮下,所有的企业包括政府部门都会把数字化转型作为一个重要的使命。实际上前两年大家还对这个概念心存疑虑,到底什么是数字化转型,有什么价值?到现在大家已经普遍接受认同,数字化转型其实是在原来的信息化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信息化是基本IT系统的部署,如电脑、服务器,网络等等,针对企业现有业务流程做技术固化和优化等;数字化则是利用云、大数据、物联网、智能算法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改造企业流程和组织,提高经营效率,提高生产率,提高创新能力。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让数据发挥更大的价值,其面临的挑战,一是领导层心态和认知的转变,就是领导首先要认同这个数字化转型,要有决心进行数字化转型,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二是组织结构和商业模式不可避免会受到新技术应用的影响,比如传统以服务器为核心的IT基础设施会被以云为主的技术架构取代等。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数字化转型的投资回报不明显。虽说有案例证明数字化转型的公司比传统公司的营收更高,但大部分企业都不能衡量数字化转型的回报率。投入那么多钱,花费精力梳理数据,还将企业应用、业务上云,对企业来说到底能不能增加收入?其实数字化转型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AI大模型是让数字化能够见效的一个大跃进。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大家开始直接看到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比如利用ChatGPT快速生成一篇高质量文章。可能原来要花几个小时甚至一天的时间写一篇文章,而ChatGPT几秒钟就生成了。这次数字技术的新突破让企业对“数字化”变得积极,也促使政府加快转型的步伐。
《中国经贸》:软通动力在数字化转型领域有哪些明确的战略规划?
彭强:软通动力在战略规划上分两个层面,一是自身的数字化转型,二是助力客户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软通自身的数字化转型有三个聚焦点,首先是管理的数字化。作为一家技术服务企业,要全面拥抱数字技术,将全部体系用数字技术做更新换代升级,以此提升管理的效率。其次是业务的数据化,即业务导向从提供传统IT服务转向提供数字技术相关服务,更好的协助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最后是将企业的基础设施部数字化升级,全面云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信息技术系统的运营成本、促进共享经济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广义的数字化转型的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信息化是过去,数字化是现在,智能化是未来。我们将通过智能化加速软通动力的数字化转型进程,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为我们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
《中国经贸》:怎样评价软通动力在数字化营销方面的表现?
彭强:数字化营销是数字化的一个具体的领域。我们利用数字化工具做数字营销已经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包括利用官网、官微、视频号、邮件等多渠道,直播、论坛、讲座等多方式进行营销。我们同时也帮助客户做数字营销。客户的数字营销大体上分两类,一类是ToC的数字营销,相对于群体决策的理性企业用户,个人消费者在考虑是否消费时会更感性,在核心需求被满足后快速决策。只要传播渠道有足够的流量并加以分析,就能针对性开展营销。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淘宝、京东、微信、抖音、快手等,他们的线上渠道能够收获庞大而精准的流量。另一类是ToB的数字营销。对ToB类企业客户来讲,采购决策往往是一个多人决策、时间漫长的过程,供应商评估、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决策以及价值转化都相对复杂。所以针对ToB的数字营销更偏向于品牌营销,品牌认知及影响力对他们的采购决策至关重要。
《中国经贸》:您如何看待大数据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软通动力在大数据整合方面有哪些核心技术和创新点?
彭强:在工业化时代,四大核心生产要素分别是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成为了第五要素。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已经上升到国家的战略高度。
“十四五”规划提出,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数据二十条”出台后,企业拥抱数据要素市场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如何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现已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AI大模型的突破使大家真正“看到”了数据要素的价值。如何把数据变现,大模型提供了一个非常直观的方法。数字价值的重要意义在于除了自身价值的释放,还能够把其它生产要素的价值更充分地释放出来。软通动力作为一家数字技术服务公司,我们一直对数据相关的能力建设非常重视,我们有专门咨询团队帮助企业做全域数据治理、数据应用等,也会协助人工智能技术公司的数据采集、梳理、培训等工作,涉及领域非常广泛。
随着云和大数据的到来,技术的升级带动了一系列的创新。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全面开启,加速变现数据价值,是企业数字化转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数据智能中台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同于数据平台的各前端业务独立管理,数据智能中台强大的处理能力可以支持前端用户的个性化、精准操作,实现不同业务之间的互通互融。我们有专门的数据智能中台解决方案,也帮助企业建设他们的数据中台。随着智能化的发展,我们将在原有基础上将数据要素做整体提升,帮助企业做人工智能的应用,使企业成为智能企业。
企业智能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如何把AI大模型用起来。简而言之,企业级大模型洞悉企业自身的特点和需要,相同的问题基于不同的企业特点会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案,这样企业才能真正利用好模型,否则你只能得到一些通用的答案,而非具有自己特色的答案。这是我们目前在数据智能应用方面积极探索的一个新领域。
《中国经贸》:当今企业级系统开发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软通动力在企业级系统开发方面有哪些成功案例?
彭强:企业级系统开发的发展趋势离不开AI大模型。企业级系统其实有几大类,一类是办公系统,比如钉钉、企业微信、慧点科技等。第二类是企业管理系统,比如ERP(企业资源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SRM(供应链管理)等。还有一类是基础的系统软件,比如操作系统、网络系统等。在智能化的阶段,实际上是在原有系统上面叠加AI大模型,让系统变得更加智能,更加高效运转,同时也能拉通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但是对于我们自身,对于企业,还是需要这些系统辅助工作,不是说大模型能把所有系统取代,而是大模型会帮助这些系统运转的更好,提升系统间的协作能力,解决原有系统解决不了的问题。目前我们在和一些系统开发公司合作,实现AI大模型和企业级系统的融合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
《中国经贸》:您对未来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有何预测?
彭强:其实大家一直有疑惑,为什么要做数字化转型?为什么要投入成本?大模型的出现,让大家真正看到了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在未来,基于大模型的人工智能对很多工作会产生巨大的冲击,一部分工作会被替代,另一部分工作效率会大大提升,还会有大量新的工作出现。人工智能对我们的生活也会产生影响,你可能会看到大量的机器人进入家庭提供服务。同样,企业也会发生很多重大变化,比如制造业正在向无人化工厂发展等等。这都是不可避免,而大模型的出现会加速这个过程。其实大家需要积极应对新技术发展带来的变化。随着技术的发展,技术服务会永远存在,只不过它会以不同的形式来提供。我们首先要知道这些技术带来的影响,然后学会利用这些技术来实现新的转型。
《中国经贸》:传统行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存在一个共性问题,懂技术的人不懂业务,懂业务的人不懂技术,对此您怎么看?
彭强: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数字技术的采用,而是一种变革,就像我们常说的互联网思维的变革。企业经营降本增收的本质永远不会改变,但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和过程将会剧变。比如基础设施必须要有相应的调整。就像火车轨道跑不了高铁,而是要另修专用轨道。如果仍然使用原有的火车轨道,高铁在上面就需要限速,以免对铁轨造成过多磨损。数字化转型亦如此。即使有了数字化技术,如果不配套改变基础设施和组织结构,也无法实现转型。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转型过程,管理层既要认同,又要有决心,还要知道怎么做。
随着大模型逐渐深入企业级应用,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大模型简化了解决问题的流程,只需提出诉求就能得到一种或几种可行方案。把大模型真正利用起来,可以打破“懂技术的人不懂业务,懂业务的人不懂技术”的隔阂。甚至以后技术和业务就没有那么大的界限了,大家都可以是技术人员,也可以是业务人员。虽然目前只是推断,但从理论上看是可以实现的。比如说你有图片创作需求但并不会画画,大模型就能够通过你的描述将语言转换成精美画作,完全打破了文字与图片的界限。总而言之,需要有适配的基础设施让大家习惯去使用人工智能。同时,我们也会提供大模型一站式运营服务,帮助企业把大模型真正利用起来。
《中国经贸》:软通动力在服务中小型企业方面有哪些创新模式?
彭强:中小型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上面临着许多困难,不仅仅是缺乏人才和财力,更关键的是看不到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所在。我们曾经提供政府补贴的免费技术工具来帮助中小企业上云,但发现很多企业存在不愿用的问题。问题的本质是价值链拉通。现在出现了一种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的模式创新,通过建立“链主”平台来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资源高效配置。有了产业价值链拉通平台,中小企业就有了数字化(上链)的积极性,从而使它们都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软通动力在这个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尝试,一方面帮助打造链主平台,一方面帮助产业链企业上链。比如软通动力帮助一家上海小型零部件厂商建立数字化供应链和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了成本的控制,提升了市场竞争力。而对于一家全球领先的轴承、密封件和机油系统供应商,软通动力则帮助其建立了全球统一的采购平台,提高了采购效率,降低了采购成本,增强了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
因此,通过产业链平台的模式创新,中小企业可以与大企业获得资源互补、共同发展的机会,实现更好的产业链协作体系,并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中国经贸》:您认为该如何保障数据安全?
彭强:在大模型赋能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数据安全是至关重要的。数据安全不仅仅是保护个人隐私的问题,更牵涉到整个数字经济的发展。因此,软通动力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也致力于研发和应用一系列基于大模型的数字安全工具,帮助企业保障数据安全,将数据整合为可用的资源,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智能化解决方案。软通动力曾帮助中国移动建立了移动智慧校园平台,该平台可以对接所有运营商的网络,实现了教育信息化的智能化发展,但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保护校园用户隐私的安全。通过建立强大的数据安全策略和技术防护措施,软通动力确保了数据在传输、存储和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性,保护了用户隐私和利益。
实际上数据安全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保护了所有人的隐私和利益,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智能化的发展。与全球数字经济尖端水平相比,中国稍显落后。验证的阶段实际上是快速迭代的机会,如果一直受到安全的限制就很难超越了。问题的关键在于生产要素的界定。对于大模型来说,它获取的信息越多,功能就越强,才可以解决更多的问题。针对数据安全这个问题,原则一定要清晰,我们必须守住底线,不仅仅是政府和企业,也涉及到所有人的隐私和利益。所以我们需要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数据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打下安全保障的基础。